中医的养生观念介绍
古人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传统医学更像一种哲学,它和政治、经济一样,是一种经世之学。传统中医的优势不独在于整体治疗的理念,宏观、系统的思维方法,更在于将人体、社会乃至宇宙当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看待。现代西医朝着精微的方向发展,已到基因的层面。精细、精确、高效,是现代医学的优势。但西医的细分化产生的一个弊端就是“大局观”不足,在整体治疗方面仍有缺失。这促使很多智者反思现代医学,向传统医学借智慧。
对待健康,我们应该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我们能够用传统中医的“全局观”,用现代医学的精准手段解决细节问题,我们的健康就会更有保障的。
要重视医学的人文精神, 事实上,无论现代医学还是古代医学,都对太多疾病束手无策。与其忍受疾病的折磨,不如平时注意养生,而中医在养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一、预防观: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二、整体观: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三、平衡观: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
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四、辩证观: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
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