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药文化 > 中药常识
中药常识

添加时间:2012-11-09  浏览次数: 次

冻疮的治疗预防方法推荐及冻疮发病分析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冻疮发病机制

  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水疱形成、及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潮湿及风速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潮湿多风地区冻疮发生率比干燥地区为高。此外,自主神经紊乱、肢端血运不良、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本病诱因。

如果出现了冻疮怎么办?现在小编教你几招治冻疮的方法。

一、分清冻疮情况,采取治疗方法

冻疮尚未溃烂可用生姜10克切细捣烂,浸在烧酒内45天,滤去姜渣,用棉球蘸取搽患处,或将食醋煮热,趁温湿敷,一日23次。

冻疮已经溃烂用芝麻15克,花椒9克,杏仁10个,混合后在锅内炒黄,研成细末,用猪油调匀,涂于患处。

二、治疗冻疮中药食疗法

1、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服1次。

2、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日23次,每次饮10毫升。

3、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炙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服1次。

三、8个简单的冻疮治疗方法

1、用红灵酒外搽,每日2~3;或用姜汁、辣椒水在冻疮未溃处外搽,每日2~3次。

2、取萝卜皮适量,加水煎汤,酌量加入少量硫磺熏洗患处,每日2次。

3、取鲜松针适量,加水煎汤,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3次。

3、早期未破的冻疮患者者用10%的樟脑软膏外搽,破溃者可外搽0.5%新霉素软膏或黏膜溃疡膏。

4、若有水疱或溃烂者,可用红油膏或白玉膏外敷包扎。

5、取紫皮独头大蒜适量,将独头大蒜去皮,捣烂,加温,敷贴患处。

6、取鲜山药适量,蓖麻仁3~5粒,将2味洗净,一起捣烂,敷于患处,每日2次。

7、取花生衣、醋、樟脑、酒精各适量。先将花生衣炒黄,研碎,过筛成粉末,每50克加醋100毫升,调成糊状,放入樟脑粉1克、酒精少许调匀,将其敷于患处,用纱布包好固定。

四、 冻疮预防措施: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 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4、 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上一篇:心脏病的预兆  下一篇:对冻疮有效的常见材料总结
回顶部

冀公网安备 130683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