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多喝水不一定安全,甚至还有危害
每年的冬季,都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只要我们一不小心,就会被病菌趁虚而入。头痛、鼻塞、打喷嚏、发烧、咳嗽等感冒症状,往往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感冒时要多喝水才能好的快。”每当感冒时,我们都会听到身边人这样建议。那么,多喝水的做法究竟对不对呢?
一般认为,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多喝水可以间接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可是,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对水分吸收的数据后发现,不少病例在饮用大量纯水后,不仅没有加速康复,还引起身体其它功能的紊乱。感冒时多喝水反而不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流行病学专家指出,感冒时,如果盲目喝水,反而会造成身体脱水!
因为感冒时,人体会通过发烧来对抗病毒,这个过程会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同时也会带走钠、钾等电解质成分。这时,如果只是大量补充纯水,会令体内钠、钾等电解质元素被冲淡,当体内钠元素浓度下降过多,人体会出现眩晕、乏力和思维混乱等情况。这时,大脑会自动发出信号,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以达到体内电解浓度平衡的需要,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自发性脱水”。
那么,应对感冒的侵袭,那种喝水方式才是安全有益的呢?
专家表示,患了感冒以后,要保持饮水量,然而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应间断性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过300毫升,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不要接连着喝,这样对肾的负担太大。
专家建议:感冒时身体需要补充有效的水分,在喝水的同时,还要重视补充足够的电解质,才能帮助缓解感冒症状。专家为我们提供了家庭自制电解质水的配方,当得了感冒时,可以按照20克白糖,3.5克盐、2.5克小苏打、1.5克氯化钾、1000毫升温水的比例自制电解质水饮用。如果觉得配方太麻烦,也可以直接饮用瓶装电解质饮料来代替,效果更好。专家还特别提醒,感冒患者要保持足够饮水量,但是千万不要一次大量饮用,而应间断性饮用,每次喝一杯,大约300毫升的量,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比较好,这样,既能时刻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也不会对肾脏造成负担。
一天的饮水量也不宜超过2000毫升。这样,既能保持对普通感冒饮水量的需求,也不会对下呼吸道感染有影响。
“感冒后除了在饮水上要注意以外,还要多卧床休息,充分的休息可以帮助复原体力,用来抵抗感冒病毒。除此以外,洗热水澡、散步、盐水漱口、饮食清淡都是帮助感冒尽快恢复的好办法。”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