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药文化 > 医药杂谈
医药杂谈

添加时间:2012-08-05  浏览次数: 次

夏季的养生之道

中医理论认为: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这一天强盛到极点,阴气自这一天开始滋长。养生就要顺着自然界的性子来,一方面保护阳气,不要让它过旺而引发上火,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1、养心为要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三国琴师嵇康是著名的养心学家,他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

  而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或是苦味食物,比如小枣、莲子、百合等,就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夏季炎热酷暑,往往令人情绪烦躁。应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比如鸭肉、蘑菇、银耳、薏米等等。此外,还可以自己熬煮绿豆粥,荷叶粥等解暑降温的粥来食用。

  还可吃一些粗粮、鱼类、苦瓜、芹菜、苹果等。需要提示的是,苦味食物也要因人而异,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用苦味食物,比如苦瓜,或者啤酒等。

在夏天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乐中的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和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的效果相反,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2、精神调摄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也正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也就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目的目的。

  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应“应天顺时”,争取“天人和谐”。

 

3、淡补餐,防疰夏

中医将夏天常出现的胃肠道不适、乏力倦怠、头晕头痛等症状统称“疰夏”。预防疰夏有两个阶段,除了立夏以外,夏至是第二个重要阶段。饮食宜采用淡补食材,多吃冬瓜、萝卜、黄瓜、苦瓜、黑木耳、紫菜、淡水鱼,有利于和胃养胃,保持健全的肠胃功能,减轻疰夏症状。

 

4、出汗可以通经活络,疏通血脉。

  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由人体出汗的状况,观察心脏的盛衰,因为出汗太多,体内的电解质不平衡,如果钠离子不足,便会抽筋、心脏无力,严重时甚至还可能昏倒的情形。

  出汗可以清洗毛孔,排出体内的铅、锶等致癌物质和其他有毒物质及废物。

 

5、以热除热

  夏季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出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除热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所以夏季,养生也应该以“热”为主,洗冷水澡、吃冷食都要避免。

 

6、后脑注意防晒

  夏天,我们不忘为皮肤和眼睛防晒,但有个地方容易被忽略,就是后脑。这里是我们全身阳气最盛的地方,西医的说法是体温调节中枢,后脑经常晒太阳等于身体不断聚集阳气,阳气过多就会出现中暑症状。所以,在户外最好戴上遮阳帽或打伞,阻挡太阳的热力。

  


上一篇:自体输血介绍  下一篇:盘点最“毒”的路边食品
回顶部

冀公网安备 13068302000030号